家人们👋,最近的年轻人真的太会玩了!前两年还在 citywalk、骑行、徒步,今年直接画风一转,集体争当 “王宝钏”,跑去挖野菜啦!
🔥“王宝钏” 行为大赏:挖野菜成顶流户外活动
🔥"The Bochuan Wang" Behavior Showcase: Wild Vegetable Picking Becomes the Hottest Outdoor Activity
“质疑王宝钏,理解王宝钏,成为王宝钏。” 这句梗大家肯定不陌生,没想到如今居然在挖野菜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从成都到上海,从北京到杭州,一到周末,城市公园和近郊就出现好多年轻人组团挖野菜的身影。就连平时精致的沪上打工人,也拿着园艺铲和剪刀,化身 “王宝钏”。“打野” 这个电竞术语,现在都成了 “挖野菜” 的代名词。
展开剩余78%打开小红书、抖音,到处都是找 “打野搭子” 的帖子,“打野成了年轻人新社交” 还上了小红书热搜。“挖野菜的乐趣” 这个话题下,有 31.5 万的讨论量呢。挖野菜不仅成了相亲、亲近户外和近郊游的新时尚,还和露营、徒步一样,变成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方式。这种火热的趋势还传导到了需求端,盒马、叮咚这些新零售平台都上架了各种野菜,让不太会识别野菜的小伙伴也能尝尝春天的味道。
💰都市 “王宝钏” 的 99 元挖野菜体验
💰The 99 - Yuan Wild Vegetable Picking Experience for Urban "Bochuan Wangs"
骑行、徒步和露营这些曾经的热门户外项目,今年都被挖野菜比下去了。挖野菜真的太返璞归真了,不像以前参加户外活动,又是精心打扮,又是花大价钱准备各种装备。按照社交平台的攻略,挖野菜只要准备塑料袋、剪刀,铲子都不是必需品,一套装备最低只要五块钱。而且运气好的话,还能从野外 “0 元购” 不少昂贵的野菜呢!像盒马卖的蕨菜,13.9 元 250g,换算下来一斤要 27.8 元;叮咚买菜上的蒲公英,13.9 元 150g,一斤要 45 元,自己去挖真的超划算。
不过,挖野菜看似门槛低,其实也有隐形门槛。首先得能准确分辨哪些野菜能吃,像野葱和葱兰长得很像,误食葱兰可就麻烦了,得去医院洗胃。其次,还得找到合适的挖野菜地点,既要野菜多、采摘方便,又不能误入别人的菜地。
因为社交平台的热度和这些门槛,挖野菜也商业化了。有人当野菜向导,收费 50 元一天或者 99 元三小时;有人售卖野菜图鉴和分布地图,一份 5 - 10 元;还有各种付费野菜团,单人收费 20 - 158 元不等。
杭州的川川去年还在露营、骑行,今年就选择付费体验挖野菜了。3 月初她刷到杭州挖野菜攻略,但担心自己认不准野菜,朋友又没空,就参加了一个 40 元一人的挖野菜团。集合地在余杭苕溪,是杭州有名的 “打野宝地”。向导会帮忙找野菜、分辨野菜,还会解答问题。短短两小时,川川就挖了两斤多野葱和马兰头,够自己吃一周了。
🤝挖野菜背后的生意经:主打一个社交
🤝The Business behind Wild Vegetable Picking: Focusing on Social Interaction
比起去景区人挤人赏花、在咖啡馆相亲干瞪眼、徒步爬山累到腰酸背痛,挖野菜成本低、效率高还不累,所以在上海,挖野菜相亲都成热门话题了,还有人说这是检验情侣感情的好方式。
虽然挖野菜在社交平台很火,但它背后的生意和互联网生意不太一样,更像是只在当地经营的近郊游项目。即使能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其他地区的消费者,也很难达成交易,所以大多数商家都在本地经营,通过本地生活社群运营。
小红书上有很多分享挖野菜攻略的博主,还会搭建社群分享当地挖野菜的地点。杭州的 wiki 和朋友有个杭州搭子社群,去年春天组织过挖野菜活动,每人收费 50 元,提供工具还包一顿中餐,那次活动有 27 个人参加,除去费用,wiki 赚了 450 元左右。在 wiki 看来,挖野菜更适合熟人一起,单纯的挖野菜活动,陌生人之间交流不多,基本都是自己挖自己的。所以今年 wiki 没再组织,而是鼓励群里人自发组织。
在上海工作的阿莫通过分享野菜图鉴和地点攻略,组织了一个上海挖野菜群。他的群目前不收费,当向导也不收费,他想等社群规模达到 400 人左右再考虑变现,比如组织活动或者和本地商家合作。
还有很多专业玩家,大多是当地旅行社,他们更喜欢把挖野菜和亲子游、家庭游结合,包装成研学项目,提供像跟着《诗经》找野菜这样的增值服务。
🤔挖野菜生意能长久吗?
🤔Can the Wild Vegetable Picking Business Last?
“这就是一个体验活动。” 阿莫说,社交平台流行风向变得快,上海每年火的活动都不一样。挖野菜门槛低,大家体验一次放弃了也不可惜,不像买了昂贵的骑行、露营装备,还想着多玩几次回本。
而且挖野菜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很大,大家基本都在春天挖,还得是晴天去比较合适,但不下雨野菜又长不出来,有时候真的要看运气。绝大多数挖野菜生意都局限在当地,面向年轻人,大多消费一次就不会再来了。
在杭州生活的萧叔挖了七八年野菜,也组织了挖野菜社群,但他一直没收费。他觉得挖野菜熟能生巧,现在还有各种识别野菜的 APP 和小红书攻略,没必要付费。而且他也担心,如果有人吃了挖的野菜中毒,找他负责就麻烦了。
在 wiki 看来,想让挖野菜生意持续下去,就得挖掘细分需求,和其他活动结合,比如和徒步、露营组合成一整天的活动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。
虽然挖野菜生意可能难以长久,但不可否认的是,挖野菜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徒步、露营和骑行的 “平替”。越来越多年轻人拿起剪刀和塑料袋,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啦!
发布于:安徽省Powered by 凤凰时时彩平台手机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